位置提示:爱乐美文
E小调的门德尔松
2010-07-14 17:30  来源: 选择字号:   

郑亚洪

他的音乐优美精致,令人舒适,像一枚长在春天的红樱桃,光鲜、剔透,在感人的柔情里表现出的是高贵和纯粹。在那首辉煌的《意大利交响曲》里,明亮的A大调从第一乐章便飞升起来,那种刚踏上亚平宁半岛的喜悦之情,那种仰望教堂拱顶目不暇接的晕眩感,那种街头意大利跳舞女郎身上散发出的春天气息。在他的作品里,你找不到贝多芬充满紧张思索的理性,没有勃拉姆斯令人难以接近的晦涩,甚至连浪漫时期作曲家动辄拿感情宣泄的痕迹也没有。和他生活在十九世纪的是柏辽兹、舒曼、肖邦、李斯特、瓦格纳、波德莱尔、歌德、海涅等十九世纪欧洲狂飚突进的人士与他同时代。当你听过《意大利交响曲》、《仲夏夜之梦》或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》之后,你就不会因一个人可以不必极为狂热或反叛,而怀疑弗雷克·门德尔松独特而出色的音乐才华了。

美国古典音乐研究家菲尔·G·古尔丁将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50位作曲家分梯队排名,四大梯队为:不朽作曲家、半人半神作曲家、天才作曲家、超群作曲家。巴赫、莫扎特、贝多芬、列不朽作曲家一、二、三名,半人半神作曲家共有7位,他们是:瓦格纳、海顿、勃拉姆斯、舒伯特、舒曼、亨德尔和柴科夫斯基。门德尔松列第三梯队天才作曲家之首,名列第11位,直追第10位的《天鹅湖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,而排在他身后的是一批公认的天才:德沃夏克、李斯特、肖邦、斯特拉文斯基。“浪漫主义神童,优美、典雅的钢琴曲和交响曲作家”,这是古尔丁给门德尔松的一句话定位,你可别忘了音乐史上另一位公认的神童:莫扎特。

著名的《仲夏夜之梦》写成时,门德尔松年仅17岁,17岁——不朽作曲家都做了些什么?J.S.巴赫刚刚成为教堂里领薪的唱诗班成员,并充任宫廷管风琴师,这样他每年年终可以领取到85个盾,外加2捆木头、6束干柴、3份玉米。17岁的贝多芬在波恩仅是一位毫无名气的宫廷管风琴师,他早期的音乐作品如他摩尔人的麻脸一样是令人不快的。当他写出与《仲夏夜之梦》序曲相媲美的《哀格蒙特》时已年届40了。我们亲爱的莫扎特呢?据说莫扎特8岁时便写下了第一首交响曲,17岁时恋爱上阿洛西亚小姐不幸被try(踹)了,在音乐上他一无所获。早年曾听过神童莫扎特现场演奏,如今又被德国新的奇才所震撼的歌德,邀请门德尔松到魏玛附近的家中做客。“我是扫罗,你是大卫”,这位耄耋作家后来给年轻的门德尔松写道:“当我悲伤沮丧的时候,来到你身边,用你甜美的旋律安抚我的灵魂。”

也许没有任何一首古典乐曲比热情奔放的《婚礼进行曲》更流传、更广为人知了,即使门德尔松一生只写过一部《仲夏夜之梦》,他也是了不起的。在他短短的38岁的生涯里,他写了5首交响曲、3首奏鸣曲、1首小提琴协奏曲、2首钢琴协奏曲以及大量的室内乐作品。虽然他不是排行榜中最短命的作曲家(莫扎特35岁、舒伯特31岁)但人们还是会禁不住地想,“如果……”就像灵感如夜空的繁星那么多地降落在莫扎特身上,灵感也会鼓起天使的羽翼飞入门德尔松的心田,像春天,把绿色铺满整个原野,不是点点滴滴的启示,而是整座音乐大厦的凸现。

门德尔松在描述《苏格兰交响曲》的源起时写道:“我们在幽深的晨曦中来到玛丽亚女王生活并恋爱过的耶稣受难宫……教堂已没有了屋顶,野草和常春藤茂盛地长着,就在现在忆成废墟的圣坟前,玛丽亚加冕为苏格兰女王。四周的一切都已倾颓,明亮的天光照了进来。我相信就在那边那座古老的小教堂里,我发现了我《苏格兰交响曲》的源头。”灵感这么方便的到来,使得门德尔松的音乐充满童话般的梦幻色彩,轻盈,有趣,欢乐,优雅,即使是忧伤也是有所抑制的。有人指责他的作品不是“深刻”的作品,没有德意志民族擅长思辨的理性。在19世纪,“深刻”一词被如此频繁地谈及,在许多领域,如文学、戏剧、政治理论、酿酒,人们谈及艺术的“深刻”时就像20世纪的人言及“现代主义”一样。他们会说“e小调”太抒情,“仲夏夜”太梦幻,然而时间证明了抒情的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》和梦幻的《仲夏夜之梦》是了不起的杰作。莫扎特的音乐是神启的音乐、基督的音乐,你无法让他的《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》添加一些贝多芬的理性。

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》是门德尔松最著名的作品,优美抒情的旋律使它与贝多芬的《春天》、勃拉姆斯的《D大调小提琴协作曲》并列小提琴交响曲之首。此曲问世的缘由要追溯到门德尔松与小提琴家大卫的友谊。1838年,门德尔松产生创作此曲的念头,在写给大卫的信中写道:“灵感在我脑中一闪而过,乐曲的开端使我生心不安。”乐曲一开始并没有出现长篇的管弦乐齐奏,没有前奏曲,也没有独奏家炫耀技巧的表现,只有管弦乐团一个半小节纷扰不安的伴奏,然后由小提琴拉出主要的主题――宛如心灵温柔的呼喊,这大概是门德尔松对大卫友谊的答谢。这种对话不用语言,最美妙的辞藻在心灵交流的瞬间也会黯然失色,音乐是另一中讲话方式,感受敏锐的小提琴家大卫领会到作曲家的旨意。波德莱尔在《大麻诗篇》中讲到“人变为上帝”时,其中有一节论音乐的对话功能:

“音乐告诉你关于你自己的一切,向你复述你的诗歌。音乐深入你的全身,而你也会化在音乐中。音乐向你讲述你的激情——但音乐的讲述方式并不是模糊不清得,不是像它在漫不经心的娱乐晚会上那样,不是像它在你去看歌剧时那样,而是积极主动的,它用节奏韵律的每一个运动记录在案你心灵为人熟知的运动,并且使全部诗意进入你的头脑,宛如一部突然获得了的生命词典。”

我在听“e小调”的时候,好几次将它当作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,联想起白桦林的大地上轻快的雪橇和优雅旋转的雪花。在管弦乐奏出最后一个乐章的柔声部时,快速的十六音符如冲上天空的烟火,在蓝色穹顶下遨游,留下无限的空旷,干净和自由。

2000年5月9日

责任编辑: 王崇刚
相关新闻:
留言
##rep-begin##
  • ##username##     ##commenttime##
  • ##commentcontent##
##rep-end##
  • 发表留言: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
  • 用户名: 密码 匿名发表
  • 如还没有帐号,请点击 注册,进入注册页面